> 文章列表 > “头毛白尽更愁吟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头毛白尽更愁吟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头毛白尽更愁吟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头毛白尽更愁吟”出自宋代丘葵的《秋夜》。

“头毛白尽更愁吟”全诗

《秋夜》

宋代 丘葵

纷纷败叶已辞林,四顾凄凉夜色深。

月伴征人惊梦枕,风摇戍妇捣衣砧。

失群孤雁千山景,无数寒虫四壁音。

满目乾坤都是恨,头毛白尽更愁吟。

《秋夜》丘葵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秋夜》是宋代丘葵所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纷纷败叶已辞林,

四顾凄凉夜色深。

月伴征人惊梦枕,

风摇戍妇捣衣砧。

失群孤雁千山景,

无数寒虫四壁音。

满目乾坤都是恨,

头毛白尽更愁吟。

诗意:

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景象和其带来的寂寥和忧愁。纷纷败叶已离开林间,四周萧瑟的夜色深沉。月亮陪伴着征人,惊扰着他在梦中的枕边。寒风吹动着戍妇捣衣的砧杵声。孤雁失去了群体,独自飞过千山景色。无数寒虫的鸣叫声在四壁回荡。眼中的世界充满了无尽的忧愁,头发已经变得斑白,更加添了凄凉的吟唱。

赏析:

这首诗借助秋夜的景象,以独特的表达方式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忧伤。败叶离林,夜色深沉,揭示了秋季的凄凉和寂寥。月亮不仅是夜晚的独特元素,还象征着寄托、希望和思乡之情。征人在月光下惊醒,表达了他在异乡为生活而奔波的艰辛和不安。风摇戍妇捣衣砧的描写,传达了家园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孤雁和寒虫的形象,刻画了孤独和无助的境遇,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内心的孤寂。最后两句以头毛白尽和愁吟来表达作者深深的忧愁和痛苦,通过对自身的表达,使得整首诗更具感人力量。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秋夜的凄凉景象,将自然景色与人的内心感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,给人以深思和共鸣之感。